English

笔记本电脑又降价消费者买帐吗

2000-12-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我有话说

降价,是众多厂商所热衷的市场手段。从年初轰轰烈烈的彩电降价之争,到持续了一年的PDA大战,现在,笔记本电脑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阵营。自1998年爆发的“万元笔记本”风潮以来,进入2000年,已掀起了几次“降价战”,可见商家的用心良苦。在中国即将步入WTO的时候,笔记本电脑行业如何创造良性竞争的环境?

降价为哪般

作为高科技产品,笔记本自然经历了从少数到普及的过程。回顾一下,笔记本电脑15年来,即以其轻巧、便携、随时随地办公的特性,赢得了用户的青睐,迅速风靡世界各地。

自90年代初,大量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最早进入的包括TOSHIBA、IBM、COMPAQ、DELL、HP等国际知名品牌。90年代中期,ACER、伦飞、联宝、恒升、联想、方正、清华紫光、海尔、实达等台湾、大陆厂商积极加入国内笔记本市场的竞争。自90年代末期起,国内笔记本厂商骤增至目前的40余家。一时间,国内笔记本市场群雄并起。销售量也从90年代初全国每年只有几千台的销售量激增至今年的近40万台。

进入2000年后,降价更是司空见惯,几乎每月就有一次超过10%的降价行动。岁末,某些品牌最高降幅达20%——26%不等。认真分析笔记本厂商提供的降价资料,我们不难发现5月份、6月份,8月份、11月份笔记本电脑的降价似乎与CPU——笔记本电脑的心脏有着直接的关联。先不用说众所周知的Intel、AMD、Transmeta之争,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几个芯片厂商展开了芯片速度、价格的百米竞技。而且,随着芯片更新速度的加快,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更新周期加快,这是带动笔记本电脑降价的原因之一。现在随着Intel奔腾4的发布问世,势必加速新产品的上市,“降价”实际上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降价,用户就买帐吗

据专业调研公司市场研究资料表明,消费者对于降价主要有三个感受:一是认为降价机型配置达不到要求,质量及售后服务没有保证;二是认为降价机型可能是积压产品、返修机器或是即将被淘汰的产品;三是认为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用户将持币观望。据IDC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笔记本电脑不能满足用户应用需求的比例高达3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规模软件尤其是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与普及对笔记本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在购买时除考虑CPU、硬盘、内存等配置外,还应考虑声卡、显卡、网卡等声频、视频和网络功能,以满足日常的商务和办公图形处理的需求。有些用户买来笔记本仅仅当打字机使,笔记本的许多功能被闲置,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带来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阻滞。

质量依然是关键

据市场调查,消费者购买笔记本电脑时,第一考虑的因素是质量,第二是服务,其次才是价格。据悉,近年来电脑类投诉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个别厂商出现了“技术不再是关键”的论点。

成熟的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时,出色的技术与质量、一流的服务都是必须反复考虑的。事实上,服务早被各笔记本厂商作为一面大旗扛在肩上,然而真正能够将服务落到实处为用户着想,把用户视作“上帝”的却不多。许多厂商的服务观念仅仅停留在“送货上门,取回支票”式的售后服务,甚至维修时以次充好坑害客户的现象亦屡见不鲜。低价笔记本电脑由于厂商利润空间较少,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尤为严重。一些厂商抓住用户对笔记本电脑渴求的心理,以低价做噱头,达到吸引用户的目的,而将销售服务拆分的情况亦时有发生。我们回顾“彩电大战”的逗你玩儿,就不得不在此时多多考虑。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重品牌形象、有实力的笔记本厂商的产品,以获得满意的服务。

在新时代,决胜于市场的根本性因素是新技术、新功能,价格不是唯一因素。笔记本厂商只有不断地创新技术、创新产品,才能长足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